本课题组自1991年以来自然形成,目前由6名教师和若干不断流动着的研究生组成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道路交通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和学术交流。
人才培养是本组的第一要务,也是作为教师的职责所在。课题组承担了多门课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工作,包括“铺面工程学”、“运输经济学”、 “铺面设计理论与方法”、“交通基础设施管理系统”、“工程科学思维”、“道路工程”、“交通行为心理学”、“交通数据处理与分析”、“交通运输与人类文明”以及、“路基路面工程(英文)” 、“路面行为力学”等。基于长期的教学和研究生培养实践,课题组提出并坚持让学生“听到启发性的观点,看到原生态的知识,说出自身的感悟,做出原创性的成果”的教学风格,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,培育一种“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”的文化氛围;针对工程科技的特点,探索并提出了“定性要正确,定量要合理“的研究理念,并落实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。坚持内部学术交流和讨论激励,是我国最早开展每周学术例会的课题组之一。在这种氛围熏陶下,从本组走出的学子成长迅速,每个人都受到了所在单位的肯定,成为部门、行业的骨干和栋梁,其中5人次获国际学术奖励,6人次获国家级人才称号,十几人次获省部级人才称号,5人在大学担任学院领导,大批人员担任政府、行业、部门的或企业的领导工作。
基础理论、前沿科技和应用技术研究是本组另一项核心工作,也是进行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基础。团队以路面管理系统研究为起点,开始了以信息化、数字化赋能道路工程的研究历程,通过学科交叉形成了团队研究的鲜明特色,顺应行业需求逐步拓展了路面结构与材料、智能交通管理和城市交通分析等领域的研究。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:
l 道路设施感知全息化和数字孪生
n 道路设施感知技术
n 道路设施技术状况识别和无损评价
n 道路服役性能数字孪生和全寿命分析
n 道路资产管理多设施优化
n 道路资产管理可视化平台
l 路面行为力学和结构-材料一体化方法
n 先进路面试验、IoT和智能仿真
n 路面结构分析,力学模型、参数体系与结构-材料一体化设计
n 路面行为分析,路面开裂变形机理与路面性能演化建模
n 路面再生,多尺度材料分析和高性能路面材料
n 绿色、韧性路面
l 交通系统智能化与风险管控
n 网络交通分析理论与复杂网络仿真平台
n 交通系统风险与智能管控
n 自动驾驶测评
n 交通需求管理与拥挤收费
n 智能网联与智慧交通
课题组积极开展有限的社会服务。研究成果被国家和地方规范采纳,建立的自动驾驶测评方法被地方规范采用,是我国该领域的第一部规范。研发的路面管理系统、桥梁管理系统、城市智能交通系统、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以及城市道路交通评价仿真平台,发明的多项沥青改性技术,提出的城市交通宏观策略,为众多路面疑难问题提供的技术方案,沥青路面厂拌冷再生技术,以及自动驾驶测评规划等等,被相关部门采用,并推广全国。
本课题组承担了多项科技部国际合作科研项目,与国内、国外的行业部门、高校、研究院所和工程部门保持着密切的联系,积极向前辈、同行和领导学习,保持自身教学科研活力。
同济大学 孙立军课题组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-65982200